探访红旗 铭记先烈 感悟党史

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党员干部赴寿县小甸镇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发布者:建大城建发布时间:2021-06-03浏览次数:550


五月淮南的市花盛放,淮河岸边骄阳灿烂,火红的颜色遍染于江淮大地。529日下午,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院党委委员,院领导,各党支部书记,各系(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党办、院办工作人员组成的一支队伍走进淮南市寿县,来到这个红色重镇小甸镇,探访安徽省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


红色火种燃烧

我把青春献给党,革命的鲜花会开得更红。”——曹蕴真

1922年的一天,几个背着行囊的人从繁华的大上海返回家乡,他们就是就读于上海大学的曹蕴真等人。彼时在五四运动的洗礼下,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等城市轰轰烈烈传播开来,曹蕴真也加入到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革命宣传活动中来。1922年,曹蕴真经施存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党组织派遣回到寿县小甸镇,将党的思想与理念带回了这座小镇,使之一跃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中的“红色重镇”。

一段充满传奇、热血、磨难和坚持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时隔一百年,我们迎着阳光踏进小甸镇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从匾额上铿锵有力的文字和管内陈列的图文资料中仍能感受到那一段岁月峥嵘的风光。1922年,从上海回来的曹蕴真等人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1923年冬,首先小甸集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安徽第一个党组织——寿县小甸集特支,特支直属中央领导,江淮大地的第一面党旗冉冉升起,成为燎原之火的组成之一开始点燃整个时代。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有541平方米,是四合院式仿古建筑,其中共有四个展区,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别是“追寻真理 传播马列”、“组建党团 首扬党旗”、“瓦埠暴动 威震江淮”、“薪火相传 不朽丰碑”,以文物实物、历史照片、油画绘画等形式展现历史,还原特支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解员带领我们依次走过几个展区,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遇到深有感触的事件时,我们的党员同志会停下来对展区的图文反复阅读,并与讲解员交流心得。

革命不是风花雪月,其中充满流血与牺牲,我们身处太平盛世,更应铭记先烈们披荆斩棘的勇气和甘愿牺牲的决心。1931年,为了声援了中共鄂豫皖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瓦埠暴动在寿县轰轰烈烈开始,这次斗争中,第二中队长戚连雨为掩护大队转移而牺牲,几个村庄早到火焚烧,但困难吓不倒革命者,从这以后当地诞生了一支工农红军,它从游击小组发展成游击师转战于安徽各地,后成为新四军重要武装力量。1927年秋,曹蕴真罹患重病仍坚持革命工作,他说:“没有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不能换取革命的胜利。我把青春献给党,革命的鲜花会开得更红。”


红旗升起飘扬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入党誓词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旁边就是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内伫立着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和广场的中心地段都在一个中轴线上,碑的两侧绿树成荫,既是先人的英魂在荫庇这片土地,也是这片土地上郁郁葱葱的绿色给了先人祥和清静的安息之所。

我校一行来到烈士陵园,排列成三列横队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广场上站定,向纪念碑进献花篮。在舒缓而肃穆的曲调中,花篮手抬着花篮走上石阶,接着我校董事长林瀚和党委书记李义宝上台整理、扶正花篮。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我校的党员同志们对着烈士纪念碑深深做三鞠躬。

曹蕴真,192710月病逝。薛卓汉,1931年在大别山遇害。曹渊,在北伐时期攻打武昌的战役中血染疆场,牺牲时只有25岁。曹云露,1939年在湖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7岁……这些用生命开创了新时代的人,值得所有后人追思与铭记。

三鞠躬完毕,我校党委副书记魏宪友带领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的氛围内,整齐划一的誓词响起,书本上的革命时期的场景似乎也从眼前一一浮现,让人感觉到了那份誓词的真挚与沉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之下,每个人将自己的名字刻进了“宣誓人”一栏,这是每一位党员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更是对自己的承诺。


红色基因永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忠诚使命,无私奉献。”——小甸集特支精神的思想核心

在这一处纪念区内,除了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还有淮上中学补习社、廉政文化长廊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等革命遗址。1923年小甸集特支成立,这不是个孤立的事件,红色火焰更不会就此结束,而是将红色基因埋在这里,并且代代地传承了下去。

在小甸集特支的影响下,短短半年内就发展了党员20余人。1924年底安徽全省的40名党员中,寿县籍就有29人。1924年的暑期,同样阳光普照的日子,上海大学党组织成员胡允恭等6人回原籍寿县,并在小甸集开班了淮上中学补习社,补习社招收三四十名失学青年,讲授《社会进化史》、《唯物史观浅说》等先进知识,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复建的补习社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不大的教室里摆放了旧式课桌,两位教师的雕塑在讲台上站着,他们举起手臂,似乎在生动地讲述革命的真理。在之后的岁月里,这种真理浸润了江淮大地,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一面光辉旗帜。1927年,中共安徽省临委决定成立寿县(寿凤)临委,临委的书记在之后带领游击队员随二十五军进入大别山区。1928年,薛卓汉参加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他在故乡依旧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员,因而遭到当局通缉,其妻在雪地中遭到毒打身亡。1931年瓦埠暴动震动江淮,工农红军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丰碑不朽,薪火相传,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在如今每年“清明”“七一”等重要节日,都有青少年、党员干部到寿县纪念园开展“弘扬特支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


参观结束,意犹未尽,百年画卷徐徐展开,让经过其中的人都忍不住驻足回味。在离开之前,我校党员同志们在第一面党旗的雕塑下合影留念。

一百年前有人背着行囊走来,升起了革命鲜红的旗帜;而今我们满载希望离去,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拥抱未来。铭记历史,铭记的不仅是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更是这许许多多历史事件中折射出的精神,那是党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将永远伴随我们走向更好的明天。


(作者:刘丽雯 审稿:魏宪友 图源: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现场拍摄及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