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提高支部党员历史觉悟,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达到以史为鉴,指导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的目的,6月5日,土木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党员赴南京开展党日活动,教师们积极参加,共计14位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站,来到了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陵。百年前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难,带领革命先驱们成功开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开始了中国的民主之路。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和平与民主,为中国的改革事业的推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进入中山陵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博爱坊。这座雄伟庄严的牌坊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博爱天下的宽广胸怀,而坐落在中山陵整个陵园的入口处也是在提醒着人们要向孙中山先生学习,宽以待人,博爱天下。博爱坊到陵门共有392级台阶,象征着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人民。陵门的上端是四个大字---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一生践行着天下为公,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时刻将“天下为公”四个字印在心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活动的宗旨。
进入陵门后再步行300余级阶梯,变到达山顶的祭堂。祭堂的大门上书写着三民主义-民族、民生、民权,这也是孙中山思想的精髓。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中国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带来了巨变。祭堂内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在祭堂正中,身后的墙壁上书写着四个大字---浩气长存。 作为年轻一代的党员,大家都应以孙中山先生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想着国家,为人民服务。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会一直下去的。历史告诉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努力自强,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
第二站,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步入纪念馆,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塑让人震撼,当年惨烈的场景呈现在参观者的眼前,老师们时而驻足沉思,时而抬头凝视,不少老师眼中泛起泪光,入口处设有捐款箱,捐款用于帮助还健在的幸存者,老师们自发捐款,手持鲜花进入展览馆。馆内“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上,铸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中国当年参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成员脚印。铜版路上两位已故幸存者的雕塑,铭刻着这段泣血的历史。许多同学驻足在幸存者名册纪念墙前,看着随时间的推移,一幅幅照片慢慢失去色彩,消隐在历史中,心情无比沉重。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这句话体现了受害者的善良、高尚和宽容,也让人们感悟到我们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悼念遇难同胞,不是为了渲染仇恨,更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以史为鉴,更好地开创未来。随后,来到悼念广场祭场,老师们依次走到祭奠墙前,将手中的菊花缓缓放在墙下,驻足低头默哀。广场的祭奠墙下燃烧着轻柔的“长明火”,长明火永不息,仿佛是遇难同胞的灵魂永照人间,温柔而坚定地照耀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最后,老师们来到和平广场,在“和平女神”雕塑下,祈祷世界和平,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青年党员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奋斗,志学包裹,“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吴研 审稿: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