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018-2019学年工作总结和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06-08]发布者:[院办公室]浏览次数:142

一、2018-2019学年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科学治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两项重点工作得到推进,九项重要工作取得进展,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两项重点工作

1.重点推进转设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20189月以来,学院围绕转设五项基本指标相继开展各项建设工作,进展迅速。转设动员大会后,转设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全院上下团结一心,经过转设攻坚“百日会战”,各项建设明显加速,已初步达到转设指标。转设中期检查会议后,硬件项目已基本达到转设指标,转设准备工作成效显著。根据转设总体进展,适时召开了暑期转设工作专题会,做出暑期集中精力抓转设的部署,转设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全院上下冒酷暑、战高温,全力以赴抓转设,各项硬件基本达标,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各项特色项目得到深化,校园整体文化氛围愈加浓厚,转设体系化材料基本形成,转设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学院迎接转设专家进校的条件已经成熟。

2.重点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并建立健全督导机制

2018-2019学年,学院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建立健全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创造性开展三全育人督导工作,成立督导领导小组,印发三全育人督导实施方案,开展“三全育人”督导活动,构建教学、学工、校园文明等三个专项督导体系,实现了立德树人工作督导全覆盖,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由“点”到“线”、“线”“面”结合、聚“面”成“体”,构建了“面”“面”俱到、多“体”联动的育人督导体系,全面保障、促进学院立德树人工作向高效、规范、高质量方向发展。

(二)九项重要进展

1.党建和思政工作进展显著,党的政治领导保障了学院办学方向

1)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学院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发挥了政治核心和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了党的政治保障能力。建有4个党总支、3个直属支部和8个基层党支部,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党建工作的全覆盖、思政教育的全覆盖。举办第六期党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40余人,发展党员107人。党员能够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2019年“七一”先进评选中,涌现出一批党员先进楷模。

2)重视思政教育,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新导向,强化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政教育体系。

严格落实以意识形态为主线的思政教育主体责任,利用网络、新媒体、校园文化等阵地全面开展思政工作,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责任链条。相继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活动、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活动、“两学一做”、“红五月.三爱”、“红色之旅”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学党员思想政治水平。

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和课程思政工作。组建了思政理论课教研部,选派思政课教师参加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政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提高了思政理论教学水平。加强思政理论课堂生态建设,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创建实践教育基地,使思政理论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更贴近师生。将课程思政纳入“三全育人”督导体系和教师考评体系,强化课程育人工作,以全面立体的评价考核促进课程育人功能提升。

3)重视宣传工作,围绕学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工作。

牢牢把握宣传舆论领导权和主动权,围绕主题主线开展宣传工作,突出宣传党和国家取得重大成就、我院教育教学和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按照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和宣传栏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和深化宣传工作,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多维度全方位反映了学院发展成就,形成图文视频稿件500余篇(个)。校园官方微博内容多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多篇报道被《安徽青年报》、《巢湖晨刊》、教育网、光明网、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展示了我院良好的发展态势。

4)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健全民主管理体系,凝聚发展合力。

重视教代会、工会的建设。本学年,院党委做出召开第一届教代会和工代会的部署,大力开展“两代会”各项筹备工作,经过严谨细致的准备,“两代会”于718日胜利闭幕。会上通过了教代会和工会有关制度规程,选举了首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标志我院教代会、工会工作迈进新阶段。教代会、工会充分发挥民主参与、凝聚共识的作用,广泛征集并妥善办好代表提案,凝聚了巨大发展合力。

2.决策和治理机制建设进展显著,科学的决策和治理体系引领了学院发展大计

重视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了科学管理和决策机制建设,健全院董事会会议、党政领导联席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机制,基本建立了董事会按章决策、院长依法治校、院党委按章政治保障的大学治理机制,健全了院系两级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执行有力、运行有序的管理体系,为学院发展持续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学院发展目标,对转设重点工作、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核心任务、下阶段发展规划等做出了科学部署,健全了转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督察督导等工作体系,推动学院发展行稳致远,引领学院朝着区域有影响、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进。

3.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显著,充分的资金和基建投入奠实了学院发展基础

积极筹措资金,在充分保障日常教育教学运行的基础上,重点加大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校园环境优化升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办学软硬条件,各类办学资金投入累计约4亿元。岗集校区新建校舍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全面封顶,改建校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整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校园实用总面积达到705.6亩,校舍建成面积24万多平方米。长丰水湖校区规划用地1000亩,相关建设得到有序推进。

顺利完成黄麓校区楼宇、道路、管网、绿化、公共配套设施、文化设施等优化提升工程,校园功能更加完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建和改建实验室2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万元。通过一系列大力投入、建设,奠实了学院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基础办学条件优良、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大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园。

4.人事师资建设进展显著,科学的师资管理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夯实了学院发展根基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师资作为发展根基,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广揽英才、优待贤才、培育专才。

1)改善提高薪酬福利,健全教职工发展激励机制

广泛调研同类高校的薪酬福利水平,制定出台高于平均水平、更优厚的薪酬方案,优化薪酬体系。进一步优化薪级管理,建立教职工薪级提档升级机制,使人事薪酬政策向优秀、先进教职工倾斜,促进教职工发展成长,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

2)改进优化考评体系,健全教职工成长促进机制

不断改进转正定级考评、试用期考评、干部选拔和调任考评工作,改进工作机制,建立了一对一面对面恳谈,党、政、工联合参与,“德能勤绩效”立体评价,考评结果公开透明的考评体系,考评工作更加全面、客观、公正,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反映教职工想法、困难、建议、期待。

3)优化推进先进评选,建立模范榜样示范引领机制

重视教职工优秀评选工作,初步建立了科学、开放、客观、公正的评优工作体系,20196月首次开展了全院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工作,首批评选出5位优秀教师典型和2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典型,并在全院开展了树典型学典型活动。

4)系统推进教师培训,健全教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认真开展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严抓上课学习纪律,有45名教师通过培训获得合格证书,遴选了56名新教师新一轮培训。统筹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资源、平台,通过规范流程遴选了31名教师参加“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网络培训班,遴选数十名教师参加国培示范项目培训班、全国高校大数据技术与实训课程高级研修班、省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高级研修班、前沿计算技术高级研修班、移动信息化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创新培训班和各专业学科年会,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博士进修,跟随名师学习。

5)着力推进职称评聘,着力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认真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大力建设后备人才梯队。借助安徽建筑大学优势,妥善完成本年度职称评聘工作,共申报讲师40人、副教授3人,评定聘任助教34人、讲师21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人。经过积极培养和引进,共有专任教师300多人,兼职教师100余人,高水平教学团队4个。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85,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91人。

5.教学和科研工作进展显著,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提升了学院发展内涵

始终保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教学运行、教学激励、教学督导机制。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健全10余项教学管理制度,促进了教学工作规范运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结果考核,不断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完成管理工程类6个专业的专业评估申报和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以专业评估和一流专业申报为契机,带动了学科专业整体建设进度。完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并顺利启动“双基”达标和示范创建工作,以“双基”标准化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教学活力。完成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和各专业教学及实践实习大纲建设,以修订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龙头,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开展“三期”教学检查及学评教结果考核,以教学检查考核为导向,诊断教学工作,促进了教风教法改进、提升。开展第二阶段课程建设验收工作,大力建设和推广超星泛雅网络课程平台,以网络精品课程为标杆,促进了课程改革创新。重视实验教学,以实验室为平台,培养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重视教学研究工作,获批2018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项,批准校级重点质量工程项目58项,完成202017年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以高质量的教学研究为突破,推动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开展教学资料规范化建设,以高水平的教学规范为参照,推动教学标准化建设,提升了教学工作内涵。

重视科研工作,组建科技处,以构建现代大学科研科技创新体制为重点,修订制定了6项科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科研、科技工作体系。共获批安徽省科研项目18项,校级科研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36余篇。

图书馆建设成效突出,投入600余万元采购新书35余万册和读秀数据库,自建电子图书50万种,以专业核心期刊为主订购期刊328种,共享资源数据库10余种,构建起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土建艺术为特色、覆盖所有学科门类、载体形态多样化的馆藏体系。配套建有先进的文献管理集成软件系统、网络系统和6个开架阅览库室和2个特色阅览空间。

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教育,在第21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13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校园投资创新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安徽区赛、省第14届运动会、省高校力学知识竞赛、省第2届大学生结构设计模型大赛、省机器人大赛、省首届高校电子类专业水平测试赛、省首届高校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竞赛、省会计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获得省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7个,综合成绩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良好的科研训练,促进了学生科技素养和基本科研能力的养成。

6.学生管理工作进展显著,高水平的学生工作和团学建设促进提高了学院发展质量

高度重视学生工作,不断加强学工制度建设和工作创新,健全了10余项学生工作制度,提高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形成了“教育、管理、督导、服务、协调”的工作体系。不断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实施学工队伍职业化建设,举办辅导员学习经验交流会、辅导员工作例会和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素质。全面实施学生工作督导,加强辅导员工作过程管理,进一步推进工作日常化、程序化、规范化、可控化,制定并实施辅导员工作常态化量化考核规范,探索并形成了学生工作课程化管理新模式。

重视学风建设,以学生日常管理和文明教育为抓手,继续狠抓“一早一晚”学风建设基础工程,周密部署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检查,排查整治学生外宿现象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和优秀学生事迹宣传活动,成功举办“绽放榜样力量、树立优良校风”学风建设系列宣讲会,圆满完成第5届田径运动会并取得参赛人数、比赛项目和打破记录历年最多三项新高。通过努力,初步建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的学风建设机制。

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开展“立志·励志·成长·成才”大学生思想政治系列主体教育活动,以征兵契机“军旅梦·家国情”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军报国;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全教育日”、“诚信教育主题月”等系列专题思政教育活动。以班级、宿舍、班会、学生党团组织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和励志成才教育,培养学生践行“明德、爱国、善进、匠心”校训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重视学生奖励、资助工作,切实落实国家奖助政策,圆满完成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和入伍学生学费补偿、学费减免核报,共发放国家奖助金567.3万元、奖助1544人,发放学院奖学金94.42万元,奖励3143人次。客观公正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共资助1890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516人,贷款总金额1206.59万元,风险补偿金10.912万元。2019年春建档立卡学生451人,发放资助金90.2万元和生活补贴91.15万元。为10人减免学费9.86万元,为47人发放困难补助5.15万元,为1060名入库贫困生发放生活补贴18.29万元。资助重点保障困难学生200人,发放资助金11.79万元。投入资金38万余元开设发展型贫困资助项目。设立各类勤工助学岗位433个,累计发放补助金109.5万余元。组织开展“百千万”走访活动,对128名困难学生家庭实地走访、电话回访,发放慰问金12.8万元。一系列全方位、高标准的奖励资助工作,精准发力,确保了没有一个贫困学生掉队。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卫生咨询平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和心理健康家校互动联合防控工作机制,完成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健康问题约谈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建立健全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并完成培训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班级心理问答、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系列工作。举办“最美心理委员评选”、“心理知识竞答”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疏、治”工作举措,构建了学院心理健康四级防治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问题降至历史低点。

重视团学建设,以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志愿者和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依托,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精准对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开展“智慧团建”、培优入党、团学干部培训、主体团日、社团文化活动等工作,启动实施“扶心·扶志·扶学”志愿服务工程,招募志愿者117名,组建5支志愿小队,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帮扶留守儿童300余名,项目组织得力,主题鲜明,得到地方政府、百姓欢迎和赞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到安徽青年报等媒体专版报道。2019暑期三下乡志愿者团队“历史成就观察团”获批为国家级团队。

7.招生和就业工作进展显著,高质量生源和高质量就业增强了学院发展成效

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招生简章和招生宣传方案,严格按政策稳步推进招生、录取各项工作。累计参加了4场省级高招咨询会,举办了30余场生源地高中现场咨询会。在新生报到率两年连增的基础上,2019年我院文理科录取分数均超过省控线15分以上,艺术类超过30分,招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高质量的生源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注入了源头活水。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教育民生工程来抓,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董事长、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4次召开就业专题会议,周密部署毕业生就业一系列工作。认真落实国家三支一扶政策,选拔出2名优秀新疆专招生。切实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岗位、创业补贴、人才服务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工作,共发放217名贫困毕业生求职补贴费用27.1万元,为110名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安排高质量就业。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校企、校地合作就业平台。开展“就业促进行”行动,先后与安徽华瓴建工集团等单位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并在我院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实现我院省级校外基地零的突破。分别与16家知名用人单位签订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与省人力资源协会、省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巢湖中庙街道等机构签署毕业生就业校地合作协议。与浙江湖州市两区三县政府签订人才培养校地合作协议。举办3场大型就业市场会,分别与合肥市建筑业八大协会、合肥东方英才、安徽新安人才网等平台合办就业市场、企业专场招聘会95场次,先后有617家用人单位向1592名毕业生提供了近3万个优质岗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4%,专业岗位匹配度较高,就业质量较好,学院被安徽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授予“2019年度安徽省促进就业优秀组织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彰显了发展成效。

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培训工作,按照“贯穿制”原则,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在全院各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邀请中国电子学会林晨博士、安徽省大数据竞赛评审专家杨晓伟、上海宝原集团人资专家赵玲等知名职业人士来院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成功举办了学院第3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第3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参加第13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得三等奖。

重视考研升学工作,提供各种服务保障措施促进毕业生考研升学,2019年考研升学率达到11.32%,发放考研奖励金6.45万元。

重视毕业生离校工作,共评出省级品学兼优毕业生48人,校级品学兼优毕业生128人,隆重举办了盛大的2019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毕业欢送仪式,投入专项经费为毕业生订制学士学位服和毕业戒指,以隆重、热烈、盛大的庆典形式为毕业生上好生动温馨的最后一课

8.行政后勤服务工作进展显著,坚实有力的行政后勤服务保障了学院发展大局

重视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了各级行政机构参与政务、处理事务、保障服务的作用。深入推进行政体制优化改革,组建了行政办公室,健全了3项行政管理制度,优化行政工作规范流程,妥善做好综合协调、文秘文印、会议管理、档案管理、机要保密、统计报表、联络接待、收发传达、车辆管理等工作。开展了重大决策、重要决定和重点项目的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推进行政督察工作,对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督办。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OA办公平台,推进了信息公开、校务公开工作。切实做好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文件、指示贯彻落实和日常联络工作,加强了与地方政府的联系。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实施九项文化工程建设,切实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上新台阶。加强了日常后勤服务能力建设,做好食宿生活保障、维修改造等工作,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

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主动提高政治站位,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领导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树立“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筑牢思想防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印发《关于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开展全院安全风险排查整顿,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了各级各部门安全职责。重点强化安全维稳体系建设,制定了《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构建起“四落实”、“四到位”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固,校园平稳和谐,幸福校园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9.对外合作和国际交流工作进展显著,广泛深入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学院发展空间

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本着开门办学、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工作。与安徽龙波实业集团达成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全面建设岗集校区,积极推进水湖校区建设。与安徽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总值约900万元的光伏光热发电特色综合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开展光伏发电环境效能研究、光伏光热跨学科研究。与安徽富煌集团合作共建总值约1100万的省内唯一一所现代化装配式建筑实验实训中心,同步开展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与吉利汽车集团合作共建汽车发动机实验实训室,开设吉利汽车定向班,培养定向专门人才。与安徽建筑大学合作共建节能建筑和徽派建筑文化研究平台和徽派建筑特色文化展厅,开展徽派建筑特色文化研究,支撑建筑学科专业建设。与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举办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广泛的校际、校企交流合作,促进了培养模式、发展活力、办学效益的提升。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中外合作办学资质,积极拓展境外办学空间。与香港高等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初步达成“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拟于2020年开始招生工作。与环球雅思和51offer集团达成本科+硕士预科+硕士项目中外合作意向。邀请德国、美国等外籍专家来院开展讲学、学术讲座。广泛地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学院国际化发展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根据学院十三五规划和发展实际,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上学年工作基础上,深入实施“三全育人”督导工作,紧扣“转设”各项任务目标,强化硬件条件,着力凝练办学特色,统筹推进学院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作要点是:

1.进一步强化党建思政工作,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保障安全稳定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完成基础党组织标准化创建工作,力争全部达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培训,办好党校,认真做好党员教育、培养、管理和发展工作。加强宣传、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党委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发挥好党支部政治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以党建工作保障学院发展方向。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制定完善防范化解“意识形态”、“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重大风险的预案。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提高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维护好校园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安全工作包保责任制,压实全院安全稳定责任,全员参与建设平安校园。

2.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规范办学,探索建立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

进一步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益,实现学院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初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大学制度体系,构建并逐步完善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

3.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建设,优化硬件、提升软件,确保学院转设高质量高标准通过。

以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和安徽省教育厅指导意见为标准,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五项硬件指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办学特色,优化提升办学软实力。进一步加强与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建筑大学密切沟通、联系,在省教育厅、安徽建大、有关专家支持和指导下,进一步凝心聚力全院智慧和力量,优化转设体系化材料建设,加强转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本学期高质量高标准胜利完成转设。

4.进一步加强“三全育人”督导,精准发力、全面覆盖,切实建立立德树人保障体系。

全面深入推进学院“三全育人”督导工作,不断改进、创新督导方式,构建科学、客观、高效的督导体系,初步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督导高质量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三全育人”督导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三全育人”督导工作常态化,进一步推动学院立德树人工作向高效、规范、高质量、常态化方向发展。

5.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规范管理、注重内涵,提升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前瞻的教学制度体系。以“双一流”建设和专业评估为契机,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课程建设。积极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加强校企、校校合作,进一步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基”达标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激发基层教学活力。加强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强化管理,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强化教学督导,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激励机制,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强化教学研究,大力促进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切实推进项目成果转化。认真做好课程安排、考试考务、教材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建设等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工作高效、平稳运行。

进一步加强科研制度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完善的科研考核和奖励机制。深入开展科研咨询和指导工作,提高教职工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承接安徽省科技厅等科研委托单位课题项目。积极筹备“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加强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积极促成科研成果转化,增强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阅览文化建设,提升文献服务水平,重点建设特色化综合检索服务大厅、徽文化建筑艺术多功能特色阅览室和荫桐书院特色阅览空间建设。

6.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政策、招贤纳士,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高素质师资队伍。

进一步优化人事师资制度建设,健全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渠道,加紧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级职称人才。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妥善做好职称工作,促进教师职称晋升。

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教师誓词为抓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做好“尊师重道、立志追梦”第35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切实做好教师国培和省培等教师培训工作,邀请有关企业家和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师资的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

7.进一步加强基建后勤工作,完善条件、加快进度,建成条件优良配套完善的现代大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园。

继续发扬“岗集精神”,加快岗集校区配套工程建设,妥善做好设备安装工作。积极推进水湖校区建设相关工作。大力推进黄麓校区校园整体优化提升相关工程,使校园条件更加优良,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

加强后勤服务工作,加大对驻校物业公司、绿化养护和餐饮单位的监管考核力度,切实做好日常水电设施维护和日常维修保养。加大安全保卫工作力度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切实提高后勤保卫服务能力,保障校园安全文明和谐。

8.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多措并举、开拓创新,奋力推进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继续以育人为本,服务为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班级、系部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辅导员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做好新生报到接待、入学教育、体检、军训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成立辅导员之家,办好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继续狠抓“一早一晚”工作,开展学生校园乐跑活动。强化学工督导,扎实推进学生宿舍和教师文明礼仪建设。扎实推进易班工程建设,迎接省教育厅检查验收。继续发挥学生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优秀学生宣讲会、优秀学生事迹宣传教育活动。

加大投入,妥善做好学生“奖、贷、助、补、减、免”和大学生征兵等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回访工作,开展学生资助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管控,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心理辅导站”。积极开展学生学科、文体竞赛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学工制度体系,凝练学生工作特色,奋力推进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9.进一步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科学谋划、稳步提升,努力开创招生就业工作新局面。

切实做好2019届招生录取相关工作,开展分省分专业报到率统计、生源分析工作,为进一步建设优质生源地和提升报到率打基础。提前谋划转设后的招生工作。

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机制,继续落实“一把手”工程,推动完善院、系及职能部门、毕业班辅导员组成的毕业生工作机制,夯实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开展多方位就业教育,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开展毕业生诚信、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切实做好双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省内外就业市场拓展,做好各地人才服务中心、行业协会、人社部门对接工作,开展校企、校地、校政合作,建设一批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举办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校企见面会、用人单位宣介会、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安徽建筑大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友会资源,搭建就业平台。加强用人单位和岗位遴选,提高毕业生专业与岗位匹配度和优质岗位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做好就业状况动态监测系统信息平台管理工作,健全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编制发布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加强毕业生创业指导,切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创业培训政策,继续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经费及扶持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开展学生创业竞赛活动,做好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参赛组织工作。

10.进一步做好对外交流和培训中心工作,整合资源、深化合作,深入构建对外合作、培训工作新格局。

继续本着开门办学、开放合作的理念,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工作,进一步深化现行合作项目内涵,促进现行合作项目走深走实走好,积极拓展新伙伴、新项目、新领域。积极拓展境外合作办学空间,大力推进拟合作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已签署框架协议、意向协议的中外合作项目尽快启动。积极国外境外专家来院交流考察,开展讲学、学术讲座。

加强学院培训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整合校内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引进校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大力推进各类培训工作,开展建筑类、英语类、财会类、计算机类等培训工作,以培训中心为抓手,积极筹备继续教育、专升本等教育项目。

11.进一步做好行政管理服务工作,提高效能、强化保障,加快构建适应学院新发展的行政体系。

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健全领导分工和联系制度,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督导工作,推进行政体制优化改革,不断加强行政在保障办学治校中的作用。认真做好综合协调、文秘文印、会议管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统计报表、外事接待、收发传阅、车辆管理、后勤维修等行政工作,加强行政督察工作。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切实做好信息公开、校务公开工作。切实做好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文件、指示的贯彻落实和日常联络工作,做好地方政府协调联系工作。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校园文明督导,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2.进一步做好财务及资产管理,加强统筹、提高效益,切实保障学院发展建设顺利进行。

进一步加强财经制度建设,健全财经制度体系。积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后续建设资金,合理调配资金。做好验资报告、年度预算决算、审计报告和学费收缴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按计划、目标平稳有序顺利推进各项财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台账,妥善做好资产登记、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教学科研设备的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规范管理。